点亮职工心中的“诗和远方”,海宁市工人文化宫全力打造文化惠工品牌

发布时间:2024-09-27点 击 数:

   今秋的桂香稍稍来迟,海宁市工人文化宫的“夜校”依旧如期而至。79个课程,1209个名额在公众号一经推出便一抢而空。

打造城市职工文化新地标

海宁“夜校”产生并兴盛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工人俱乐部(工人文化宫的前身),“金字招牌”工会文化服务品牌“爱在四季·工会有约”公益大课堂可追溯至2015年。一直以来,海宁市工人文化宫积极探索“夜校”模式,让工人文化宫的烟火气更足、生活味更浓、幸福感爆棚,成为越来越多职工获得下班后的“松弛感”、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新方式。

书画摄影、化妆美容、篆刻、皮贴画、八锦段、太极拳、网球游泳……80多种项目轮番上场,课程内容丰富多彩、特色鲜明。在一次次文化培训中,海宁市工人文化宫不仅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,更是把健康理念植入千家万户。

“我从2018年开始上这里的‘夜校’,学过茶艺、太极拳、手机摄影、烘焙等,还考了茶艺师资格证!”学员马贇佳就职于一家建筑公司,他告诉记者,他还同时给自己的孩子报了海宁文化宫的少儿公益课,实现管娃、充电两不误。

擦亮“工”字服务品牌

在服务的过程中,海宁市工人文化宫坚持“公益性、服务性”不动摇。“夜校”所有课程除部分收取少许材料费外,全都免费。高性价比的“夜校”被更多职工种草,让职工群众有更多、更直接、更实在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学员柳虹是一位社区工作者,第一次参加“夜校”就选择了工人文化宫新开设的手机摄影课。她说,平时工作很忙,“夜校”刚好契合作息时间,希望通过“夜校”学习提升自己的摄影技能,随时记录生活和工作的精彩瞬间。

近年来,海宁市工人文化宫积极探索和践行“15分钟公益文化服务圈”,把“夜校”爆款公益课送到职工家门口,实现职工精神赋能、心理赋能、文化赋能。去年开始,大力开启“夜校”企业行,把课程送到企业职工身边,让更多产业园区里的职工可以便捷享受到工会的服务。

“夜校”开启,每年服务人次呈螺旋式上涨,从2016年的8628人次上升到2023年的32319人次。“秒杀”“加课”等成为海宁职工的共同呼声。2018年海宁市工人文化宫提质扩容,1400平方米的职工活动阵地焕然一新。去年,为进一步满足职工多元化需求,迭代升级了瑜伽室,新设了烘焙室。今年新增公益项目烘焙、咖啡制作、咏春拳、游泳等课程。据统计,今年以来,“夜校”共举办247期,服务职工35164人次,再创新高。

构筑数智生态平台

如何让文化服务阵地覆盖更多职工群体?海宁市工人文化宫积极打造科学化、精细化、智能化的“数智”文化宫,成功构建了阵地、服务、管理为一体的智慧化体系。通过“数智工人文化宫”系统,实现了报名、费用收取与退还、数据反馈等全过程管理,今年还新增安全责任告知及签订、班级建群等功能,持续提升数智服务效能,优化数智服务体验。

“线上点单”到“扫脸签到”,再到“云端反馈”,实现了服务“高速、高效”,数据“联通、联动”,功能“智慧、智能”,让职工更全面、更科学、更便捷地享受到“夜校”服务。在互联网的支撑下,海宁市工人文化宫将个性化、品质化培训课程开在职工身边,把阵地延伸到职工群众家门口,实现“职工在哪里,培训活动就延伸到哪里”。

“夜校”的兴起,是工人文化宫为职工服务,与新时代职工追求高品质生活的“双向奔赴”。未来,海宁市工人文化宫将把文化惠工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,做精做细,在职工文化建设的道路上发挥更大作用、展现更大作为。(文/浙江工人日报

动态新闻

文体活动

工会信息

八面来风

活动阵地

关于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