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工会真是我们的‘娘家人’,帮我们解决了暑假最大的难题!”一位参与金港社区暑托班的快递员家长由衷感慨。企业反馈,职工后顾之忧解决了,出勤率和工作专注度显著提升。
今年暑期,海安市总工会聚焦职工“看护难”问题,联合团市委等相关部门,依托区镇、企业、社区工会等基层力量,累计开办26个公益暑托班,服务职工子女900余人,其中重点关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、外来务工人员、双职工家庭等群体,用“工会温度”诠释“托管答卷”。
网格化织密工会服务网
面对暑期“孩子无处去、家长看护难”的现实痛点,海安市总工会坚持“职工需求在哪里,工会服务就延伸到哪里”,推动暑托服务从“有没有”向“好不好”“准不准”升级。
高新区总工会科学布局,设立6个办班点,形成“园区就近托、村居便利托”的网格化服务体系,114名职工子女实现“步行15分钟安全入托”。老坝港滨海新区金港社区工会联合会针对外来务工人员聚居特点,精准摸排、定向招生,27名“小候鸟”在“彩虹课堂”中度过一个安全快乐的暑假。
值得一提的是,高新区总工会在新园社区外卖送餐员党群服务中心推出“新业态职工子女专属暑托班”,创新实施“错时托育+延时托管”,服务时间延长至晚上八点,并为有需要的孩子提供免费营养餐,切实为35名外卖员、快递员子女提供“兜底照护”,真正解决他们“看护难、接娃难、吃饭难”的后顾之忧。
聚力打造育人新范式
为突破“只看护、不教育”的传统模式,“工娃”爱心暑托班探索出“工会主导、多方参与、资源整合、课程赋能”的可持续路径。
李堡镇总工会构建“工会组织+职工需求+专业机构”三方协作机制,引入劳模工匠、司法所干警、百姓名嘴、大学生志愿者等力量,开设法治安全、AI科普、花鼓非遗等课程,打造“素质培育平台”。七星湖社区整合高校、社会组织资源,形成“教师+看护+志愿者”三级联动团队,推出“德智体美劳”五维课程,组织参观消防站、开展反霸凌情景课,实现“看护”与“育人”相结合。海安农商行工会发挥企业资源优势,邀请“中国好人”刘宏燕、北大“学霸”、交警警官等走进课堂,带来反诈宣传、爱国主义教育、主持朗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,让职工子女拓宽视野、树立志向。
“塑魂”与“赋能”并重
这个暑假,26个暑托班在课程设计上匠心独运,注重让孩子们的暑假“有所托”更“有所得”。
多家暑托班开展“红色故事会”、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、与退伍军人互动,在孩子们心中深植家国情怀。南莫镇深耕“青墩遗址”文化,开设方言童谣、农耕节气、非遗手工坊。
开发区蓉塘社区、七星湖社区引入剪纸、扎染、蓝印花布等非遗体验,让孩子们对传统文化有更直观的体验;开发区三角村、东城社区,联动派出所、救援队、交警中队开展防溺水、交通安全沉浸式演练,提升儿童风险防范和自救能力。此外,一些暑托班增加科创实验、编程启蒙、书法绘画、趣味运动等活动,助力孩子全面发展。
据家长反映,超过80%的孩子在暑托班学习了至少一项新技能,从“沉迷电子产品”到爱上集体活动,孩子们的成长变化家长们看在眼里、喜在心里。
此外,暑托班还搭建了社区“融合平台”,成为连接各方资源的纽带,增强了职工对社区的归属感,带动更多家庭参与社区共建,形成“小手拉大手”的文明新风尚。(文/江苏工人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