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多亏了工会的‘一纸文书’,我才拿到了救命钱!”货车司机陈某工作中受伤后,因未签劳动合同陷入维权困境。广陵区总工会发出的一份《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意见书》,成为破局关键——这份文书正是该区创新推行“一函两书”制度的重要一环,包含提示函、意见书、建议书三类文书,构建“预防—监督—调解—援助”的全链条维权机制,为劳动者筑起权益保障网。
一套文书:打通维权“最先一公里”
司机陈某在扬州一家物流公司开货车,2023年他在装车时意外摔伤,公司以未签合同为由拒绝承认劳动关系。广陵区总工会接诉后,立即启动“工会+劳动监察”联动机制,在调查基础上依法发出《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意见书》——这正是广陵区推动实施的“一函两书”制度中的关键一环。该制度以《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》事前预警、以《意见书》中期监督纠正、以《建议书》事后提请查处,形成完整监督闭环。面对企业推诿,工会迅速指派法律援助律师协助申请仲裁,最终仲裁庭依法确认劳动关系,维护了陈某的合法权益。
这一案例的快速解决,得益于广陵区总工会以“一函两书”为纽带所构建的“工会+N”协同治理新格局。2024年8月,全市首家“工会+检察院”“一函两书”工作室挂牌成立,由工会负责日常运作,检察院派员驻点,聚焦职工在劳动合同、社保缴纳、工资支付等方面的常见争议,提供监督申请、支持起诉、法律援助等“一站式”服务。运行以来,已组织协商调解7场,发出各类监督文书5份,成为职工维权“一站可达”的快车道。
此外,区总工会还联合人社、司法等部门建立月度联席会议机制,细化“一函两书”在欠薪、工伤、新业态用工等典型场景下的适用流程,推动工会监督与行政调解、检察监督有机衔接,构建起“提示、监督、调解、援助、查处”五位一体的协同治理体系。通过文书规范流转、信息互通互认,真正实现了工会维权从“单兵作战”向多部门“集团作战”的跃升。
一支队伍:激活监督“神经末梢”
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,广陵区总工会将“一函两书”机制延伸至平台经济领域。10月18日,在新业态劳动者专项培训课上,外卖骑手、网约车司机就工伤维权、合同纠纷等问题与律师互动。区总工会通过量身定制的法律课程和应急技能培训,提升其自我保护能力。
“以前发现问题不知从何下手,现在用‘一函两书’心里有底了!”一名基层劳动法律监督员在参加区总工会的培训后感慨道。广陵区总工会将监督员能力建设作为关键环节,通过“理论+案例”教学,帮助学员掌握监督要点、熟练运用文书。今年以来,全区已开展专题培训3场,27名监督员完成岗前培训,覆盖率达74.2%,并建立13个基层监督组织,实现制度全域覆盖。
这支专业化监督队伍活跃在企业车间和职工身边,通过日常巡查已发现并化解潜在用工风险21起。例如,在某酒店未依法支付加班工资的案例中,监督员及时上报,工会迅速发出《提示函》并组织律师上门“会诊”,帮助企业完善管理制度,实现从“被动合规”到“主动规范”的转变,从“有形覆盖”到“有效覆盖”的提升,这种“发现—上报—处置”的闭环机制,真正打通了劳动法律监督的“末梢神经”。
一种温度:实现维权与发展的双赢
“工会不仅帮我们避开了法律风险,更让企业认识到‘依法管理’才是长远之道。”一家酒店负责人表示。广陵区总工会在监督中注重刚柔并济:对整改不力的企业依法发出《建议书》,提请部门查处;对愿意规范的企业,则通过“法治体检”、律师指导等方式传递服务温度。这种“提示在前、指导在中、追责在后”的模式,既体现了监督刚性,又彰显了工会服务的温暖。结合“8+X”扬工暖新服务集市、送温暖等活动,持续拓展服务半径,让“工会温度”渗透到职工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从为一名货车司机确认劳动关系,到帮助一家酒店规范用工;从培训基层监督员到服务新业态群体,广陵区总工会以“一函两书”制度为支点,逐步构建起全链条治理体系。截至目前,通过该机制已成功化解劳动争议4起,为职工追回经济损失2.6万元,督促企业补签劳动合同2份,发现并化解用工风险21起,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、优化区域营商环境、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“工会力量”。(文/江苏工人报)